2022年中国共产党史论文1500字(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共产党史论文1500字(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共产党史论文1500字(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史的论文1500字4篇

【篇1】中国共产党史的论文1500字

如何读好学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专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记者 赵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近日正式出版。同时,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学习《党史》二卷纳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安排之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进行学习。

    《党史》二卷有哪些内容?如何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学习我们会获得什么启示?就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16日对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进行了专访。

    近百万字的鸿篇巨制

    记者:《党史》二卷是一部近100万字的巨著。编写这样一部记载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发展历程的书籍,其中所坚持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

    欧阳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记者:《党史》二卷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欧阳淞:《党史》二卷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全书共分为4编,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

    记者:《党史》二卷记载的是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这一阶段党的历史有什么突出特点?

    欧阳淞:纵观这29年的历史,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党史》二卷认识和把握这29年党的历史的最基本的结论。

    记者:《党史》二卷是如何记载29年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的?

    欧阳淞: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仅贯穿和体现在《党史》二卷对大量史实的叙述中,而且集中体现在结束语关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9个方面伟大成就、10个方面基本经验的概括中。“伟大成就”是对29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基本经验”则是对主流和本质的认识升华。

    《党史》二卷对29年党的历史取得的成就的表述,主要围绕6个方面展开。第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第三,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第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第六,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正确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

    记者:在这29年党的历史中,党经历过失误和曲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点?

    欧阳淞:正确看待失误和曲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这29年党的历史放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去分析,放在90年党的历史中去把握,防止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这对于正确看待党走过的这段弯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党史》二卷是如何记载党走过的这段弯路的?

    欧阳淞: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党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但后来发生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急躁冒进、在所有制问题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等失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党史》二卷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党经历的这些失误和曲折,客观分析了出现失误和曲折的原因,认真总结了其中的深刻教训。

    记者:通过阅读《党史》二卷,我们对于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会得到哪些认识?

    欧阳淞:通过阅读《党史》二卷,可以得出四点基本认识。第一,错误与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第二,发生失误和曲折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密切相关。第三,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第四,党是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的。

    29年党的历史带来深刻启示

    记者:学习党史既是为了认识历史、把握历史,也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启示的过程。《党史》二卷所记载的29年党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欧阳淞: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奋斗历程已载入史册。今天,历史已经跨过21世纪的前10年。放眼神州大地,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学习《党史》二卷,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教益,从中获得不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党史》二卷记载的29年党的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基本启示是:必须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记者:《党史》二卷编写历时16年,凝聚了几代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您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还有什么话要说?

    欧阳淞: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在《党史》二卷编写过程中,中央党史研究室前后四届室委会和老中青党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把本书编写好,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但由于这段历史的复杂性,由于编写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和不周的地方,欢迎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已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该书编写历时16年,凝聚了几代党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分上下册,全书98.8万字,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为方便读者阅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也经党中央批准校订重印。[3]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内容简介

  中国其产党的创立、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和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录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年5月-1923年5月)

  1919年(5月-12月)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1月-5年)

  (二)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1923年(6月-12月)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1月-7月)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927年(8月-12月)

编辑本段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第二卷(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述中国共产党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历史。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充分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平凡历程,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

  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充分吸收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史学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大量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据,全面准确地记述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年里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是一部政治性和学术性、党性和科学性都非常强的党史精品力作。该书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提供了辅助材料,为进一步深化党的历史的学习教育提供了权威教材,为进一步深化党的历史重大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读本。

  有学者指出,去年7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足见中央进一步把党史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此后出版,格外受到人们关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用事实告诉读者:中国共产党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党,从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人民群众始终紧紧站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蕴藏着何等生命力,具有何等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磊落胸怀和政治品格,能够毫无愧色地担当起中国各族人民领导者的光荣职责,这在今天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有专家认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有三个特点:第一,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了29年的历史真实,紧紧把握这段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也如实反映这一时期党所犯的错误及其后果;
第二,做到了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在叙述历史过程中有所分析和评论,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很清楚,分析意见说得比较中肯、深入而恰当;
第三,达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全书的编、章、节的划分和编排设计精心而周密,整体结构合理,条理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有学者强调,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29年的党史,蕴含着我们党治党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对这些丰富经验进行了全面客观的总结,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是一部融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好教材。学习这部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与会者认为,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和修改《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历时16年,反映了我们党对研究和总结自身历史的郑重态度,而在当前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的形势下,党中央批准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更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会者强调,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中级领导干部学习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篇2】中国共产党史的论文1500字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古人“以史鉴今”之说,江泽民同志也强调用党史“资政育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而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具有66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的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经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作为年青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中共建党90年来共经历了如下三个主要阶段:

1、新民主主义阶段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大革命阶段

土地革命阶段

抗战阶段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90年的历程。在这90年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辛亥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对中国采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 ,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沦落到深重苦难和极度屈辱的境地。

1911年10月,辛亥革全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二十世纪初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革命纲领的制定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2、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4、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5、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1953年6月,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1966年,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全面改革与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农业生产终于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 1984年10月20日,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党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进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他多次发表了重要谈话 。

这些谈话科学地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五大后经受的风险考验

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很快波及整个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造成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1998年夏,我国又遇到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

1999年,党中央还统揽全局,针对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领导全国人民及时果断地进行了三项重大政治斗争 。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篇3】中国共产党史的论文1500字

中国共产党党史小讲堂

培训中心 曹诚

同学们下午好:

下面我就从20世纪第一个逢一的年份讲起,19世纪第一个逢一的年份1901年,1901年辛丑条约,1840年鸦片战争不过是把中国的边边角角分出去,磕磕碰碰一下,用今天的历史眼光来看,意义非常深刻,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当时来说,因为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老百姓感受的并没有那么严重,正真要命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跌倒历史的最低点,地位之低空前绝后,但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民族性,不被人家打的剩下最后一口气,它不肯奋起,1840年打一下不在乎,1860年火烧圆明园还能挺过来,就是不下定决心和敌人决一死战,到什么时候下定的决心,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实际上宣告了清朝政府的合法性已经不存在了,尽管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后想接受老百姓意见了,想改革,但是已经晚了,不接受人民意见,你这个政府要垮台,接受人民意见太晚了,已经来不及了,老百姓不给你机会了,直接用暴力,推翻你这个政府。所以别看孙中山的革命今天失败明天失败,这都不要紧,他只要能成功一次就可以了,所以十年之后1911年,武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为什么是湖北武汉呢,别的省份其实也在秘密准备,武汉打响第一枪是因为准备起义的事情败露了,提前行动了,所以1911年是一个转折,皇帝没有了,民国建立了,民主共和了,学习欧美建立像他们那样的制度,像他们一样富强,实习多党制,今天中国有一部分人,有学问的,没学问的,有专家教授老板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党专政,推翻一党专政,实习多党制,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老百姓就幸福了,一百年前我们做过啊,民国时期中国有党派300多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如此自由过,随便几个人便可以成立一个政党,街头的乞丐可以组成一个政党,妓女也可以组成一个政党,袁世凯在当皇帝的时候啊,很多党派给他写效忠信,妓女也给他写,我们花界一致拥护你当中华帝国的皇帝,300多个党派你说都是乌合之众也不尽然,里面还是有二十多个党派是正真意义上的党,谁说中国没有实行过多党制,不仅实行过,而且搞的比谁都红火,结果呢,四分五裂,最后只剩下一个民主共和的空名,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建立的民国,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幸福,带来国家的安定,老百姓甚至生活的还不如晚清,作家老舍先生,在他的话剧茶馆里,有这么一个人物,前清的遗老旗人孙二爷,他有一句话是这个么说的,想起来啊,大清朝不见得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饿。旗人在清朝比起汉人是有一定的特权的,一个旗人他都说大清朝不见得好,我不是赞美大清朝,也不是要搞复辟,可到了民国我挨饿啊,你怎么给我解释,所以当时谁会依旧很黑暗,老百姓依旧饿肚子,所以迫于这种社会状况,一定得有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站出来,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吃穿问题,所以下一个十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一共13位代表,这十三中啊最后1949年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看阅兵的只有2个人,所以革命很危险,革命也具有不确定性,这十三中人有革命的叛徒,有去凑热闹的,还有大汉奸,被国民党枪毙,但人家是一大的代表啊,不是因为你参加共产党枪毙你,而是你给日本人做事情卖国,枪毙你的。所以这十三人最后的命运也是截然不同的。

张国焘北京代表,在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负责组织工作。一九二四年在北京被曹锟政府逮捕,供出组织和同志。后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直系曹锟政府倒台,张国焘补营救出狱。因他隐瞒了变节事。在共 产 党内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中共中央“四大”、“五大”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二七年一月陈独秀被撤销领导职务后,张国焘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负责人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并通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在戴的军统局当了特务,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1949年冬转居香港。1953年春,张国焘动了回大陆的念头,于是写了一封信,托人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黄作梅,请转达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表达自己想回去的想法。黄作梅立即派人把张国焘的信送给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并转中央。3周后,刘少奇以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名义传下话来:张国焘愿意回来是可以的,中央是欢迎的。但是,他必须首先写一个报告给中央,深刻检讨他在历史上坚持自己的错误路线,反对党中央、分裂党中央以致最后背叛党和人民的严重错误,作出改过自新的保证,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听到这个答复,张国焘沉默了,不再提回大陆之事。

1979年在加拿大病逝。

李达(1890——1966),上海代表,在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负责宣传工作。。“一大”被选为宣传主任,编辑《共 产 党》月刊,组织翻译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1923年夏,为国共合作问题与陈独秀发生意见分歧。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全部加入国民党。李达主张党外合作,只选一些政治上强有力的共 产 党员加入国民党工作,共 产 党保持独 立性。因此争吵起来,各不相让,陈独秀拍桌子,摔茶杯,对李达说:“你违反党的主张,我有权开除你。” 李达也不示弱说:“为保无产者革命政党,被开除不要紧,我也并不重视你这个草莽英雄!”从此李达就不和陈独秀来往了,就连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拒绝以参加,遂致脱离中共。新中国成立前夕,重新加入中国共 产 党。建国后历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文 革初期受冲击致死。

李汉俊(1890——1927),上海代表, 开过“一大”后不久,李汉俊就宣布脱离共 产 党,到武汉去了。曾任武汉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汉口市督政办公署工程师。1925年先后任北京国立中俄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次年,北伐军占领武汉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部长。大革命后期,因为宁汉对抗,蒋介石令桂系胡宗铎部占领武汉,李汉俊仍以“共 产 党”的罪名被逮捕和杀害。

刘仁静(1902——1987),北京代表, 一九二二年去莫斯科列宁主义学院学习,介入苏共内部斗争。参加托洛茨基派。1935年11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三年。

1949年大陆解放,国民党败退台湾,刘仁静如梦方醒,离开国民党留在了上海。全国解放以后,刘仁静来到北京。刘少奇亲自找刘仁静,对他进行了认真耐心地教育。刘仁静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恨交加,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1950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刘仁静的声明》。承认自己的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1966~1978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关押。翌年8月5日因车祸去世,1987年在北京去世。

陈潭秋(1896——1943),武汉代表,。一九三四年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工作。一九三九年回国,化名徐杰,任中共中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主任。一九四二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一九四三年九月在迪化(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陈公博(1890——1946),广州代表,1922年秋脱党。1938年投敌,追随汪精卫政府。抗战胜利后,以叛国罪被判死刑,1946年在苏州被枪决。

周佛海(1897——1948),旅日代表,1924年脱党。1938年投敌,追随汪精卫政府。抗战胜利后,以叛国罪被判无期徒刑,1948年在南京狱中病死。周佛海回国出席党的一大的行踪早被日本警察知道了,回到日本后的周佛海即被日本警方严密监视,警方还通过学校对周佛海施加压力,老师多次警告周佛海,学校方面也以开除学籍威胁周佛海,这些让周佛海惊恐万分。而且,周佛海还带着第二任妻子杨淑慧一起生活,当时杨淑慧与她的父母失去了联系,他们二人的生活十分清贫,靠领取周佛海一人的官费生活。1924年5月底,周佛海回到广州,就任国民党宣传部秘书,月薪200块大洋。同年9月份,时任广东大学校长的邹鲁又聘请他兼任广东大学的教授,别的教授月薪是220块大洋,邹鲁给周佛海月薪240块大洋。照当时中国共产党的规定,周佛海应按累进额每月交纳、党费70多元,杨淑慧认为丈夫辛辛苦苦赚钱不容易,每月交这么多钱太可惜,就鼓动周佛海脱党。于是周佛海就给中共广州区执行委员会写信,要求脱离共产党。当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广州区委执行委员的周恩来曾经多次找周佛海做思想工作,都被周佛海拒绝。

1924年秋,中共中央接受了周佛海提出的退党的要求,准其脱党。从此,周佛海把戴季陶、邹鲁视为知己,对二人言听计从,并在思想上追随其后。邹鲁是“西山会议派”的核心人物,戴季陶是反共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去世后,戴季陶抛出了他的“戴季陶主义”,为反共分子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脱党后的周佛海走上了反共的道路,并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干将和蒋介石的心腹。

何叔衡(1876——1935),长沙代表,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上杭牺牲。

包惠僧(1894——1979),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一大会议,1927年脱党, 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共 产 党,后入南京国民政府任职。一九四九年从澳门回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在北京病逝。

王尽美(1898——1925),济南代表,原名王瑞俊,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有志于“尽善尽美唯解放”。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5年8月,在青岛病逝。

邓恩铭(1901——1931),济南代表,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28年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在济南被害。

“13”这个数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不吉利的象征。在欧美国家的楼层里没有13层,在宾馆里没有13号房间,在酒店里没有13号桌,在戏院和影院没有13号座位······凡是有数字排列的事物里,几乎都没有“13”的席位。基督教的《圣经》里有关于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里有这个故事的场景再现。可是,当时参加中共“一大”的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恰好是13个人。

当时陈公博新婚燕尔,带着漂亮的新娘一起到上海来出现党代会,于是乎,开会和蜜度蜜月两不误。
  陈公博后来退出共产党,紧跟汪精卫。两人关系很铁,他阻止汪精卫投日不成就转而跟汪精卫投日去了。抗战结束以后陈公博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的罪名判处死刑,刑前很从容的地警告国民党:你们最大的威胁是共产党。他的话,有幸言中。
  第一次党代会的另外一个参加者后来成了大汉奸,他就是周佛海,和陈公博一样,也是退党,也是跟着汪精卫跑到南京去投靠了日本人。汪精卫和周佛海还是毛泽东介绍认识的呢。当时毛泽东是宣传部代理部长,汪精卫提名的。

【篇4】中国共产党史的论文1500字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人:

授课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史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当欧美一些国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却盲目地以中央帝国的“康乾盛世”而自傲,自我封闭,拒绝扩大与外国的交往,仍然陶醉于昔日的辉煌之中。而事实是,原来文明程度落后于中国的欧美国家,这时已远远地跑在了中国的前面。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刺激这种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起到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
一方面,则促进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这苦的根源。

    这样,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两大任务中,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人:

授课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史

 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与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倒行逆施相呼应,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
从西方学来的多党制、议会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
1915年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再次记录下中国的奇耻大辱;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成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并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为背景,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面对残酷的现实,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甘于失败。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继续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而斗争,但屡遭失败,陷入困境。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满怀着对实行议会制的真诚和期望而奔走呼号,惨遭北洋军阀的卑鄙暗杀。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等,换来的是反动军阀的疯狂镇压。这样那样的救国方案都试过了,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在中国的先进分子中,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人:

授课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史

要救国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中国的先进分子从消沉、苦闷和彷徨中走出来,再次在心中燃起热切的期待,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在孕育之中。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犹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掀起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飆。这场运动,正是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他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为主要思想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通过批判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冲破了遏制新思想的罗网,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革命的思想解放潮流。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生过片面性的缺点,夸大了东方文化的落后性,甚至把某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这种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推荐访问:党史 中国 论文 中国共产党史论文1500字 中国共产党史的论文1500字 党的历史论文1500字